日前,湘粵渝15個專利轉化項目簽約,金額達2億元。(圖/周欣) 紅網時刻新聞12月5日訊(記者劉璇)日前,湘粵渝跨區域專利轉化對接活動在長沙舉行,15個專利轉化項目在活動現場集中簽約,金額達2億元。 本次簽約項目涵蓋新能源、生物技術、醫療科技、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均屬于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簽約項目中,中南大學顯示出在新能源材料領域有深度布局,重慶理工大學和重慶郵電大學則表現出在生物技術領域有研發實力,湖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聚焦半導體領域開展高價值投資和技術創新,展現出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核心優勢領域。 轉讓、許可、技術入股、作價投資等多種方式,為不同需求的企業提供了靈活的合作模式。其中以作價投資方式達成的轉化金額排名靠前。 三地在專利轉化方面各有側重,互補性強。湖南在新能源和醫療科技領域表現突出,廣東在智能制造和新材料領域有明顯優勢,而重慶則在生物技術和新能源領域有顯著成果。這種區域特色不僅有助于發揮各地的產業優勢,也有利于形成湘粵渝三地跨區域間的產業鏈協同。湘粵渝三地15個項目的集中簽約落地,為三地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動中,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吳峰、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黃紹龍、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范俊安共同簽署湘粵渝跨區域專利轉化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湘粵渝三地專利轉化合作邁入新階段。 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共同推進機制創新,打造湘粵渝三地專利轉化合作的典范;共同加速成果轉化,推動湘粵渝重點產業升級與綠色發展;共同提升跨區域合作影響力,吸引更多優質資源聚集。 三地將加強專利數據分析研究和開放共享,推動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對接聯動,聯合開展路演推介、交易撮合等轉化對接活動,促進專利成果轉化。三方還將共同培養高素質專利轉化和創新人才,促進知識產權服務隊伍發展壯大,鼓勵三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聯合研發和技術創新,形成更多高價值專利技術,并聚焦產業細分領域培育和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湘粵渝三地將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及時溝通、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三地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將定期更新發布合作省市專利轉化信息,擴大知識產權交易覆蓋面。
原文鏈接:http://amr.hunan.gov.cn/amr/xxx/mtzsx/202412/t20241224_33534813.html
[免責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