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張冀昕) 據統計,34%的非工傷工時損耗來源于食源性疾病,工地食堂的餐盤一邊承載著工人的健康,一邊承載著生產力需要,工地食堂的食品安全,關乎民生底線和社會穩定。重慶市巴南區市場監管局惠民片區工作組為加快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風險攻堅,啟動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針對工地食堂從業人員流動性強的特點,執法人員聚焦健康準入關,對每一位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明有效期進行逐一查驗,發現未持有健康證明或健康證明過期上崗的從業人員立刻責令整改,堅決杜絕“帶病操作”的隱患源頭。時值高溫酷暑,食品貯存成為安全防控的關鍵環節,執法人員深入后廚庫房,細致檢查溫濕度調控情況,反復確認冷藏冷凍設備性能是否達標,嚴格檢查生熟食品是否分區存放,從細節處阻斷交叉感染的路徑。
檢查中發現,部分工地食堂因廚師更換頻繁,不同廚師的烹飪習慣與食材選用差異較大,導致前任廚師采購的調味品、原材料長期閑置,最終過期變質卻無人處理,嚴重影響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這類“遺留問題”成為威脅食品安全的隱形炸彈。執法人員立即對過期未拆封的調味品進行依法處置,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依法查處,并落實好“回頭看”機制,期限復查到位,確保問題整改不走過場、不留死角。
更深層次的隱患,藏于從業人員淡薄的食品安全意識之中。徒手接觸熟食、砧板生熟混用、消毒留樣柜未上鎖等過程性隱患疏漏頻發,追根溯源是對食品安全風險的輕視,對食品安全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的認知不足。要從思想上筑牢防線,執法人員通過培訓和座談的方式開展工地食堂食品安全警示教育宣傳,組織轄區工地負責人、食堂承包人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將安全規范細化為明確責任。
在日常監管中,執法人員采用柔性監督引導,對發現的輕微違規,不直接處罰而是現場教學,演示正確操作流程,細致講解違規操作的潛在風險,記錄整改期限,待整改合格后不予處罰。用“先教后罰、以改代罰”的方式,既傳遞了監管溫度,也讓安全規范真正的入腦入心。
工地食堂絕非食品安全監管的“遺忘角落”。唯有將監管力量轉化為安全保障,讓每一份工地餐食都經得起檢驗,才能守護好千萬工地工人的“舌尖安全”,為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筑牢健康之基。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