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熱度指數:★★★★
職業:咖啡豆烘焙師
地點:華漕鎮圣唐咖啡生產車間
人物:圣唐咖啡咖啡豆烘焙師余寶明
采訪當日氣溫:室內35℃
《2025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在全國咖啡版圖中,上海以9115家咖啡館數量持續領跑。咖啡,已經成為上海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是咖啡的主力消費市場,每一天,一杯杯帶著獨特香氣的咖啡送到顧客手中的同時,也有一袋袋風味各異的咖啡豆被送往各處。
坐落于閔行區華漕鎮王泥浜村的“圣唐咖啡”就是其中之一。圣唐咖啡的烘焙工廠自動化程度高,倉儲和生產設施先進,囊括了咖啡豆烘焙、包裝以及掛耳咖啡加工等各個環節,年產量預計可達5億杯,是多家知名咖啡連鎖品牌的重要供應商。
180℃高溫烘焙
溫度里的“風味秘密”
記者走進“圣唐咖啡”的咖啡豆烘焙車間,一顆顆金棕色的咖啡豆從烘豆機里“滾”出來,裹挾著縷縷熱氣。在烘豆機旁的,是有著多年烘焙經驗的咖啡豆烘焙師余寶明。
從“種子到杯子”,咖啡豆經歷生豆篩選、拼配、烘焙、色篩、包裝等環節,成為走進千家萬戶的咖啡產品。讓其風味發生變化的秘訣,就藏在烘焙過程中。這場“風味之旅”的導游,就是余寶明。
“我們的工作是先把爐子加溫到180℃至200℃,然后投豆,在咖啡豆脫水、一爆、二爆期,要隨時關注火力及風門。”一邊操作著機器,余寶明一邊介紹起了咖啡豆烘焙的流程,雖然爐子包裹在機器里,但機器散發的熱量依然讓室溫達到35℃以上,這樣的環境對于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帽子的他來說,無疑是悶熱的。“特別是豆子倒出來冷卻的時候,會散發大量的熱氣,這種感覺就和夏天在家炒菜的感覺是一樣的,身上一直是濕透的。”
余寶明告訴記者,這兩年,圣唐咖啡引進了全球領先的智能設備,這些設備能精確地調控熱力、烘焙時間和溫度,從而確保咖啡豆的烘焙過程既高效又精準。設備的更新,對烘焙師來說,帶來的是隔熱效果更好、人工介入環節變少等變化,烘豆過程中車間的高溫情況與前幾年相比已有所好轉,但是咖啡豆的風味很受“溫度”影響,烘豆師要時刻關注火候,高溫的作業環境依然難以避免。“室溫也對風味有影響,我們車間正上方就有中央空調,但溫度也不會設置非常低,因為溫度低了,也會對咖啡豆的風味帶來影響。”
每一鍋緊盯火候
品質源于時間的錘煉
“如果喜歡酸感強烈的,可以做淺烘焙,深烘的口感更強烈……”說起咖啡豆烘焙,余寶明滔滔不絕地告訴記者,不僅不同風味的產品對于火候要求不同,咖啡豆烘焙的難度還在于生豆品質帶來的影響,“哪怕是相同的原料制作相同的風味,生豆的品質不同,需要的火候參數都有所不同。” 一鍋咖啡豆的烘焙時間大概20分鐘,不同的火候控制會帶來不同的口感和風味,所以正式烘焙時,余寶明一直“守候”著火候,遇到訂單密集的時候,更是要長期站立在機器旁。燥熱的環境加上緊繃的狀態,是對技術和體力的雙重考驗。
“對于客戶來說,無論是什么樣的生豆,他們肯定希望最終出品的咖啡口感是一致的。”為了做到這點,每批過來的豆子都會測定水分、密度等,余寶明也會在打樣的機器上先進行少量烘焙,以確定火候等參數。
這份對于品質的專業追求,讓余寶明在咖啡豆烘焙師這條道路上走了很遠,算是“跨界”而來的他,先是師從老師傅學習,而后又不斷鉆研技術:從前不喝咖啡的他,學習手沖咖啡,每天品鑒、改良,考出了專業證書,還根據客戶的需求創新風味……咖啡豆烘焙是一門帶有不確定性的工作,但余寶明和同事用技藝讓這份“不確定”成為“確定”。
許多年前,在從事咖啡豆烘焙工作之前,余寶明喝了人生中第一杯咖啡,那時他記憶中的咖啡口味有一份“新奇”,也有一份“酸苦”,如今端起一杯自己烘焙的咖啡,杯中嘗出的還有花果香氣。(張銳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