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農產品園區化、特色農產品延鏈補鏈、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行走在甘肅平涼的田間地頭,處處涌動著現代農業發展的蓬勃生機。近年來,平涼以聚力打造西部現代精品農業樣板區統攬“三農”發展,深入實施特色產業擴量提質延鏈增效行動,通過做強“牛果菜”、銜接產加銷、融合農文旅,走出了一條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驅動、標準引領、全鏈升級的精品農業發展之路,初步構建起特色鮮明、結構優化、鏈條完整、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眼下,正值辣椒采摘期。在平涼市崆峒區白水鎮涇河川萬畝蔬菜產業園1號棚里,四十里鋪鎮郿峴村村民林靜正在忙活著。“一個棚一茬能摘2000斤蔬菜,管護好的話半個月摘一茬。我租種了6個棚,去年一個棚收入1萬元。”林靜說,以前在外務工,現在既能在家門口發展產業掙錢,又能照顧家。
在平涼市盛立智慧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智能玻璃溫室里,串番茄長勢喜人,包裝車間里的工人正在打包采摘。
“我們的串番茄基地已經實現智能監測設備24小時追蹤溫濕度及灌溉量等數據,采收環節實行‘糖度+農殘+感官’三重驗收。”平涼市盛立智慧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翰元說,立足于“互聯網+農業”,公司開發了智慧農業大數據控制中心,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實現全流程控制、精細化管理、可溯源生產。
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崆峒區打造的西部現代農業樣板區,規劃總面積達1.1萬畝,已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2700座,并配套建成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蔬菜分揀中心、育苗中心三大核心設施。園區還布設了蔬菜展廳、農產品質量檢測室、新品種展示棚、有機肥實驗棚等關鍵功能區,形成集生產、加工、流通、展示、研發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已建成區域總面積達4500余畝,年實現銷售收入1.16億元,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和經濟活力。
“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4萬畝,其中設施蔬菜超6萬畝,產量達87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36億元。”平涼市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科科長孫小鶴介紹,近年來,平涼市以生產園區化、產品規模化發展蔬菜產業,以涇汭河川區設施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建成涇河、汭河“兩帶”和黑河、紅河、達溪河、神峪河、水洛河、莊浪河、葫蘆河流域“七片”蔬菜生產集中區,建設全國現代設施蔬菜創新引領區。
同時,平涼市著力擴大優勢特色產業規模。牛產業堅持適度規模養殖和分戶飼養同步推進,大力實施“萬千百十”養牛計劃,全力打造隴東百萬頭紅牛標準化養殖基地。目前,平涼全市共創建22個萬頭產業強鎮、抓建67個千頭養牛專業村,累計建成369個規模養牛場,扶持1.68萬戶養牛大戶,牛飼養量達到105萬頭,居甘肅全省農區第三位,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80億元。蘋果產業在穩定現有150萬畝果園面積的同時,突出老舊果園改造和標準化管理,促進品種迭代升級,聚力發展葫蘆河、水洛河流域及涇川南塬、靈臺和崇信北部塬區4個優質蘋果生產帶,建設隴東南百萬畝優質蘋果生產基地。平涼全市蘋果產量達到25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40億元。
精深加工特色農產品
在平涼市崇信縣黃寨鎮甘莊村的甘肅芮和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展示車間,碳烤牛肉、醬香牛肉、麻辣牛肉等各種紅牛熟食品、休閑食品琳瑯滿目,生產車間里正在進行牛肉產品的生產加工,生產原料牛肉都來自距離廠區只有幾百米的崇信錦成種養殖場。
“宰殺好的紅牛肉經過清洗、腌制后便進入鹵煮環節,一個單鍋的生產量是500斤,全負荷生產,每天可以生產2500斤。”甘肅芮和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徐浩東介紹,公司于去年7月份投產,銷售額是417萬元,今年前7個月的銷售額已達到500萬元。
平涼市聚焦延鏈補鏈,積極推進農產品初、精、深加工,發展全環節綠色食品加工業,全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通過緊扣平涼紅牛、靜寧蘋果、蔬菜產業,大力實施“強龍延鏈”工程,生產牛肉制品、骨制品、皮制品和生物制品等六大系列112種產品,持續提升靜寧蘋果采摘后揀選分級、預冷、貯藏保鮮等初加工比例,加快推進果片、果脆、營養保健飲品等加工,加快推進蔬菜切割菜、凈菜、凍干菜、菜粉等加工。
據介紹,目前,平涼已建成23條有機肥加工生產線、8條肉牛屠宰及牛肉分割生產線,年屠宰能力達到了20萬頭。扶持建設靜寧蘋果苗木繁育及蘋果分揀、清洗、包裝等生產線23條,帶動發展果品貯藏、精深加工、紙箱包裝、物流運銷、殘枝利用等各類關聯企業289家,基本形成了產加銷、貯運服一體化的發展格局。而在蔬菜產業發展上,涇川縣汭豐綠康農業公司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一批全國設施種植業創新引領主體,實現了平涼蔬菜在加工環節的率先突破。去年以來,蔬菜產業新建加工生產線2條,分揀加工基地1處,平涼蔬菜加工能力達到7萬噸。
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
走進平涼華亭市策底鎮大南峪村,綠蔭掩映的村莊、生機勃勃的農田、綻放的向日葵和在水上樂園嬉戲的孩童,構成一幅和美鄉村圖景。
在大南峪景區入口處小吃街,匯集著罐罐茶、洋芋攪團、漿水魚魚等店鋪,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就會吸引華亭周邊游客前來游玩。“節假日游客多的時候,賣小吃一天能收入200多元。”經營小餐館的大南峪村村民岳麗說。
大峪村黨支部書記李海杰告訴記者,村上有42戶村民發展鄉村旅游,通過經營水上樂園、餐飲店等實現增收,戶均增收2500元到3000元。2024年村集體收入22萬余元,通過農文旅融合,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
“目前,全鎮鄉村旅游已從‘特色產業’向‘振興支柱’跨越升級,可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解決就業500余人次,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實現村集體經濟與群眾‘雙增收’。”策底鎮鎮長張志強表示,為加快農文旅深度融合,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通過推動策紅路沿線鄉村旅游示范帶建設,將街區作為連接大南峪國家AAA級景區和紅旗川蹦蹦云樂園的“橋梁”,將果蔬種植和紅牛養殖作為推動文旅快速發展的助推器,積極探索“+旅游”模式,在擴大無花果、甜瓜、草莓、辣椒等時令果蔬種植規模的基礎上,著力打造集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研學團建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讓游客在領略田園風光的同時,體驗農事樂趣、享用美味佳肴,實現了農文旅和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張志強說。
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平涼市以創新農業業態為動力,以促進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發展為抓手,以休閑農業提檔升級為重點,立足區位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持續做好“蘋果+”“紅牛+”“蔬菜+”文章,堅持以特色產業為媒,積極發展林下經濟、休閑采摘、游園觀光、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打造一批休閑觀光果園、特色旅游村鎮、康養小鎮、農業田園綜合體。通過推動農業與旅游業、文化、生態、健康等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截至目前,平涼市已打造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縣,17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發展林下種養面積23.4萬畝,間接帶動鄉村旅游相關就業5.8萬人。(趙梅)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