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鳥類化石,它或代表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現代鳥類,為理解鳥類分化的時間提供了線索。這塊顱骨化石距今6670萬6680萬年,具有可見于當今雞鴨的一些特征。這一發現表明,現代鳥類恰好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事件發生的前夕出現,此次大滅絕由一顆大型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引起。
由于化石記錄空白,冠群鳥類的早期演化一直不甚明了(冠群鳥類包括所有現存鳥類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無論是否已滅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生代(約2.5億年6600萬年前)只有一個證據充足的例子和若干與冠群鳥類聯系模糊的化石碎片。在比利時馬斯特里赫特地層新發現的中生代鳥類化石或有助于填補這一空白。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丹尼爾菲爾德報告稱,這塊化石保存完好,包括了幾乎完整的三維顱骨,而且同時展現出陸禽樣和水禽樣的特征,比如類似現代陸禽的喙。其被命名的Asteriornis一詞源于阿斯忒瑞亞,是希臘星夜女神,阿斯忒瑞亞后來化作鵪鶉。這個名字既反映了白堊紀末即將發生的小行星撞擊,又反映了該物種與禽鳥的密切性。
研究人員估計這種鳥體重不足400克,這種相對較小的體型,加上來自海洋沉積物的起源,意味著該物種可能是一種濱鳥,這一點支持冠群鳥類的多樣性多來自濱鳥樣起源的假設。(記者 張夢然)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