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古代人群之間有著怎樣的遺傳聯系?古人群對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作出了怎樣的基因貢獻?為了找到答案,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對距今5200年以來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基因組展開研究。近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據介紹,研究人員把67例古代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基因組按照地域和海拔劃分為: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低海拔組(LTP)和青藏高原高海拔組(HTP)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兩組人群之間具有直接母系遺傳聯系。
此前的研究指出,距今4000年左右耐寒性作物大麥傳入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并在距今3600年被接納為主要種植作物,是此后古代人群能夠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大部分地區定居的原因。
假設由LTP向HTP的農業傳播是大量人群遷徙帶來的,研究人員預計應該能觀測到更多的單倍群擴增現象,然而實際上他們并未觀察到該現象。表明低海拔人群的代表類群在高海拔區域并沒有大量增加,意味著當地農業帶來的定居更多可能是技術傳播的結果,而不是大量人群遷徙的結果。
那么,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究竟和古青藏高原人群之間有著怎樣的遺傳關系呢?付巧妹介紹,在與現代人群的比較中發現,古代青藏高原人群和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之間有較近的母系遺傳聯系。(記者 唐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