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記者李甜甜)8月15日,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平谷區副區長彭石、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京玉、中國烹飪大師張哲介紹“首屆中國炒菜機器人大賽暨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峰會”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中國經濟網記者:平谷區打造首都共享中央廚房有哪些優勢?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什么以及培育炒菜機器人產業方面有什么措施?
平谷區副區長彭石:平谷區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和農業大區,始終把保障首都“菜籃子”安全作為重要使命,堅持推進農業中關村和“種業之都”建設,緊緊抓住“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聚智聚力打造首都共享中央廚房。在建設產業體系、促進全產業鏈拓展方面,平谷區積極打造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推動傳統食品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培育了中央廚房特色產業鏈。截至目前,已落地各類食品企業51家,包含康安利豐、紫興園、中糧肉食、圃美多、西貝、千喜鶴等中央廚房上下游供應、加工、配套服務企業,食品產業正在逐步成為平谷區支柱產業。在打造創新平臺、促進全價值鏈提升方面,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等一批重大項目、蔬菜生物育種等9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在加速落地。平谷區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共同建設食品營養與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已入駐孫寶國院士、任發政院士團隊,是北京市首個建成的營養與健康方向的噸級中試基地。在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全供應鏈貫通方面,依托首都物流高地,聚集了京東、菜鳥、普洛斯、東久新宜等一批物流頭部企業,今年將建成310萬平方米高標庫,同時入選了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下一步將在全市布局100個前置倉,將為構建“田間地頭—食品加工—冷鏈物流”全鏈條配送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供強大的物流支撐。
目前,平谷區正在圍繞凈菜進城、“平急兩用”、健康飲食、城市減量、智能制造、安全閉環管理六大目標,著力開展智慧供餐、科技創新、產業融合、食安檢測、營養提升五大工程,招引供應、加工、配套服務等全鏈條企業;先行先試打造政府機關、學校、企業、社區等智慧餐廚應用場景,由點及面拓展至全場景;首批康安利豐、紫興園2個首都共享中央廚房項目于8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10.5億元,占地160畝,預計達產總產值50億元,應急狀態下能夠有效保障首都350萬人用餐需求。
下一步,平谷區立足功能定位與發展稟賦,全力推動首都共享中央廚房建設,打通從生產到服務的全鏈條壁壘,激活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深化產業融合、加速創新轉化、完善服務體系,引領首都食材供應革命,助力北京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一是構建中央廚房生態體系,筑牢產業發展根基。平谷區將依托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全產業鏈優勢,全面構建中央廚房生態體系,著力打造前端定制供應、中端集中加工、后端優化服務的全產業鏈,融通產業渠道,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生產—加工—配送—服務”的完整閉環,提升中央廚房在食品供給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保障首都千萬級團餐市場需求。二是聚焦炒菜機器人產業,打造特色發展引擎。聯合頭部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團隊建立世界炒菜機器人研究院,圍繞炒菜機器人研發、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積極招引炒菜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等相關企業入駐,打造炒菜機器人智能制造集聚區。謀劃建設炒菜機器人集中展示展覽中心,為企業搭建交流、互動、體驗的平臺,打造京津冀炒菜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示范交流的窗口。三是強化支撐保障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大人才、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人才入駐并參與首都共享中央廚房建設,齊心共進、聚力前行,構建“集約化、標準化、數字化、綠色化”產業體系。積極推動中央廚房與農業生產基地、物流企業、科研機構等緊密合作,形成高效聯動的發展格局,為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的壯大提供堅實保障,為保障首都食品供應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工業報記者:本次大賽和峰會聚焦“炒菜機器人”和“共享中央廚房”,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將通過哪些具體措施確保活動成果轉化為實際產業落地?怎么助力平谷區構建全國領先的中央廚房產業集群?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張京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的主要職能和任務是協助政府在食品行業開展統籌、規劃、協調工作,加強對食品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具體來講,將從三方面協同平谷區構建全國領先的中央廚房產業集群,打造共享中央廚房的“平谷模式”。
一是通過“技術競技+場景落地+產業招商”三位一體的智能烹飪賽事,助力平谷快速成為中央廚房企業集聚區。二是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平谷區人民政府成立“首都共享中央廚房專家委員會”,建立首都共享中央廚房標準。落地全球首個“世界炒菜機器人展廳”,建設炒菜機器人園區,爭創成為工信部“全國食品產業數字化示范園區”。三是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平谷區政府、龍頭企業共同發起成立“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聯盟”。
在成果轉化方面,一是推廣炒菜機器人技術應用。推動參賽炒菜機器人企業在平谷區注冊、展出、投資,為參賽炒菜機器人企業優先開放炒菜機器人應用場景,促進產業規模化生產與商業落地平谷。二是推進標準菜包產業鏈規范化建設。建立生鮮菜包標準,結合智能中央廚房需求,完善菜包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三是推動共享中央廚房示范項目落地。通過示范項目推廣,推動首都共享中央廚房產業示范區建設;形成成熟的共享中央廚房平谷模式,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餐飲新生態。四是搭建產業招商與合作平臺。活動舉辦僅是開始,依托峰會建立長期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推動企業與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吸引優質資本和企業入駐平谷,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五是保護與轉化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支持參賽企業和科研機構對創新技術申請專利,保障技術成果權益,促進創新技術轉讓與商業化。六是擴大市場品牌建設與影響力。通過賽事和峰會的媒體傳播,提升共享中央廚房及炒菜機器人行業知名度,打造平谷區作為共享中央廚房產業示范區的品牌形象。
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請問本次大賽在比賽任務設定上有哪些特色?評分標準主要有哪些亮點?
中國烹飪大師張哲:結合炒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共享中央廚房產業發展需求,本次大賽在:經典與創新方面,極具看點:
首先,規定菜品選取: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醋溜土豆絲等國民家常菜,在這些菜品烹飪過程中,能精準考核炒菜機器人對火候控制、時間把握、料包投放比例等是對炒菜機器人 “基本功”的硬核檢驗;
其次,創意菜品環節結合平谷大桃、紅薯、娃娃菜等幾種當地食材,讓參賽方自由發揮,既鼓勵將地方食材與現代烹飪技術結合巧妙結合,又通過限時完成的要求,直觀考察炒菜機器人的高效運作能力,為這次比賽注入很多亮點.
評分標準:經過評委組的多維度評分,其中:
一、口味占比最大
我們特別邀請專業廚師、美食評論家組成試吃團,從色、香、味、形、成本等方面打分,確保評價貼近大眾味蕾。
二、烹飪時間效率
通過炒菜機器人把:“復雜菜品簡單化原則,”嚴格把控出品效率,超時按比例扣分,凸顯對機器人實操節奏的實際應用。
中國食品安全報記者:為確保比賽的客觀公正,本次大賽在評委團隊構成和評判流程規范上有哪些具體安排?
張哲:為保障比賽的客觀公正性,我們在評委團隊構建和評判流程設計上做了周密安排:
一是炒菜機器人領域的專家,他們能精準評估設備的技術性能;
二是烹飪行業資深大師,可從專業廚藝角度評判菜品呈現;
三是注冊營養師,在呈現的菜品上,用營養的角度加一評分.比賽期間,評委與參賽方全程無私下接觸,杜絕任何可能影響公正的干擾;所有分數收集后,由專人進行統計核算,全程記錄留痕,最終結果經多層復核后公布,從流程上筑牢公平公正的防線。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