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豆豉,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調味品”,用它可以做出很多美食,比如豆豉蒸排骨、豆豉雞、豆豉蒸魚等。烹調時加一勺,就能賦予菜肴獨特的豆豉香氣。不過,豆豉的魅力可不止于美味,別看它個頭小小的一顆,營養可不簡單。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豆豉,看看它究竟有多營養,又該如何健康吃。
豆豉:美味的發酵豆制品
豆豉是我國最古老的發酵豆制品之一,已經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了。古稱“幽菽”或“嗜”,本義是經過煮熟后的大豆,放置在幽閉的環境中發酵?,F代的豆豉是以黃豆或黑豆為原料,經過選料、蒸煮、制取、洗曲、發酵、晾曬等工藝制成的發酵豆制品。
霉菌型豆豉
這是大多數豆豉的主流,包括曲霉、毛霉、根霉。比如廣東陽江豆豉是曲霉型,重慶永川豆豉、湖南瀏陽豆豉是毛霉型,根霉型豆豉在國內較少,以東南亞印尼的丹貝(天貝)為經典。這類豆豉味道醇厚濃郁且風味獨特,能增加菜肴的風味復雜程度和口感層次。
細菌型豆豉
這類豆豉包括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傳統豆豉和日本納豆(日本的納豆起源于中國的細菌型豆豉),其主要發酵菌種是枯草芽孢桿菌。這類豆豉的特點是黏性強,會產生獨特的“拉絲”現象,但其特殊的風味讓很多人難以接受。豆豉特殊風味的形成與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的代謝關系密切,形成了多種揮發性風味成分,主要包括酯類、醇類、醛類、吡嗪類、酸類等,呈現醬香、豉香、酒香、甜香、煙熏味等優良風味。
大豆變豆豉,營養大升級
豆豉不僅改善了大豆的口感,同時也讓大豆的營養價值實現了“大升級”,甚至產生了原本沒有的營養。
提高營養吸收率
大豆是優質的植物蛋白來源,但其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植酸等抗營養因子,會妨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經過發酵,抗營養因子會被微生物大量分解破壞,含量明顯降低。比如植酸含量會降低15%左右,礦物質利用率提高30%~50%;胰蛋白酶抑制劑含量降低,大豆蛋白也會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游離氨基酸,蛋白質的消化率由普通大豆的65%,可提高至80%以上;脂肪在脂肪酶催化下被降解為脂肪酸。整體上,營養變得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合成B族維生素
發酵過程中,微生物自身會合成大量的B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和維生素B12。根據一篇發表在《中國釀造》上的文獻中的數據,豆豉的維生素B2含量是大豆的1.6倍,維生素B12由原來的0微克/100克,增加到了0.24微克/100克。這對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素食人群來說,是補充B族維生素的良好途徑。
大豆異黃酮作用更強
大豆含有0.1%~0.3%的大豆異黃酮,屬于植物雌激素,具有調節激素平衡、保護心血管、降低某些癌癥風險、預防骨質疏松等作用。豆制品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產生的β-葡萄糖苷酶可將大豆中的異黃酮糖苷水解為苷元,活性增強,利于機體吸收和利用。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和防止脂質過氧化。
總酚含量增加
酚類成分是大豆食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豆豉中的總酚含量高于其他發酵豆制品,比未發酵大豆中的含量高75.5%,提高了抗氧化能力。
對于素食人群、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絕經后女性,每天攝入少量豆豉,是補充天然維生素K?、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營養很好的途徑,有助于維護骨骼和心血管健康。
維生素K2的天然補給站
維生素K2是維生素K家族中的一員(有3種形式MK-4、MK-7、MK-9),一項為期3年的隨機對照試驗表明,補充180微克/天的MK-7可以緩解腰椎和股骨頸骨密度的下降幅度。
2025年一項發表在《食品生物科學》上的研究,對來自中國豆豉產地13個省份的37種豆豉進行了實驗分析,發現豆豉中維生素K2的平均含量高達445微克/100克,尤其是貴州等西南地區的細菌型豆豉,其維生素K2含量可達707微克/100克。其中,MK-7為豆豉中維生素K2最普遍、含量最高的形式,在所有樣品中均可檢出。
這項研究還發現,豆豉中維生素K?的含量與芽孢桿菌屬的豐度呈顯著正相關,證實了芽孢桿菌是產生維生素K?的關鍵微生物。
豆豉雖好,但要小心“Ta”
雖然豆豉的風味和營養都不錯,但在制作過程中鹽含量低易污染不耐保存,因此常添加大量鹽,鹽含量普遍偏高。2024年,一篇發表在《中國釀造》上的研究,對市售6種不同產地的豆豉進行了品質分析,其氯化鈉(鹽)含量大多都不低,為1.39克/100克~14.74克/100克,有3款豆豉鹽含量都超過了10克/100克。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我國居民鹽攝入量需控制在每天5克以內。對于喜歡吃豆豉的人群,稍不注意一天的鹽攝入量就會超標。鹽攝入過多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及胃癌風險增加密切相關。因此,在享受豆豉美味與營養的同時,必須學會“控鹽”。
看營養成分表
購買時,仔細查看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選擇“鈉”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比如大江豆豉、瀏陽豆豉、羅定豆豉),盡量減少鹽的攝入。
學會“減鹽”
將豆豉作為調味品使用時,一定要少用或不用食鹽、醬油、味精等其他含鈉調味品,將豆豉看作是“鹽”的替代品。
浸泡減鹽
使用前用清水浸泡10~15分鐘,可去除部分鹽分。不過,味道也會變淡,部分營養會流失。
控制食用量
豆豉是佐餐佳品,不是主菜,每次用一小勺(約5~10克)提味即可,不要過量食用。
豆豉這種“黑了吧唧”的小豆子,是陪伴了中國人上千年的美味下飯“搭子”,能為飲食提供蛋白質、維生素B族、大豆異黃酮、維生素K2等營養,但鹽含量不低普遍在10%以上,享用豆豉時,一定要注意減鹽、控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