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北京境外輸入病例已增至70例,3月19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四十五次會議,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進一步研究調度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杜絕以短租方式躲避集中醫學觀察的行為。。
截止目前,北京境外輸入病例已增至70例,3月19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四十五次會議,落實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進一步研究調度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強調,要嚴格口岸和機場管理,進一步優化流程、堵塞漏洞。加強公務機從其他口岸入境進京管理。加強信息共享和工作銜接,建立預警機制,將從其他口岸入境進京人員納入統一管理,落實集中醫學觀察措施。堅決杜絕以短租方式躲避集中醫學觀察的行為。
北京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增至70例
3月19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其中美國輸入1例、英國輸入5例。截至3月19日24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0例。
根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最新疫情通報,3月19日0時至12時,北京市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來自美國;12時至24時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例,均來自英國。
截至3月19日24時,北京市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0例,其中意大利輸入17例、伊朗輸入3例、西班牙輸入20例、英國輸入18例、美國輸入4例、匈牙利輸入3例、奧地利輸入2例、泰國輸入1例、巴西輸入1例、盧森堡輸入1例。治愈出院病例6例。
3月19日0時至24時,北京市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這是北京市連續13天本地確診病例“零增長”。
全球7國確診過萬
當地時間19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就當前全球面臨的新冠病毒疫情發表視頻致辭,呼吁采取前所未有的個人、國家和國際行動,向病毒宣戰。他要求各國加快步伐,加大步伐,擴大病毒防疫的規模。
古特雷斯表示, 全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應共同行動,守望相助,減緩病毒的傳播。
他表示,病毒還在感染全球經濟,預計會給全球經濟造成至少1萬億美元的損失,各國政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通力合作,振興經濟。
2020中國入境隔離14天政策規定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3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說,根據境外疫情變化,北京調整境外人員入境隔離政策,凡從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等疫情嚴重國家經北京口岸入境的,若目的地是北京,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均實行14天隔離觀察。
陳蓓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擴散態勢,部分國家疫情發展很快,形勢很嚴峻。一些海外留學生、務工人員回國意愿比較強烈。近幾天,僅在伊朗的中國留學生從北京口岸回國的就有20余人。北京作為全國最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防范疫情輸入風險壓力很大。
陳蓓介紹,近期,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緊鑼密鼓地研究應對方案,加強力量統籌,開展工作調度,應對境外疫情風險輸入的工作全面有序鋪開,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口岸聯防聯控機制,組織民航局、海關、公安、衛健、外事、邊檢、機場等部門聯勤聯動,統籌做好信息通報、身份登記、健康監測、應急處理等工作。
第二,加強信息獲知,通過駐外使領館,提前了解伊朗等疫情嚴重國家留學生、務工人員的回國意愿,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前做好工作預案。
第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全面加強入境檢驗檢疫工作。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健康申報卡填報,實現全員、全項、電子化、可共享。
第四,嚴格落實隔離觀察措施。此前,對于過去14天內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停留,經北京口岸入境的人員,免除居家觀察14天的要求?,F在,根據境外疫情變化對前期政策做出調整,凡從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等疫情嚴重國家經北京口岸入境的,如果是中轉去外地的,嚴格按當地規定做好防疫工作;如果目的地是北京的,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要實行隔離觀察。在北京有固定居所的,納入社區防控體系,居家隔離觀察14天;在京無固定居所的,安排在指定賓館集中醫學觀察14天。
第五,對到達北京的航班加強始發地健康安全提示,提醒乘機人員、乘務人員,全程戴口罩,加大途中體溫檢測頻次。如果在途中出現體溫異常情況的,開啟相對獨立空間,保證相對隔離。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報告顯示:
未來中國出境游市場發展潛力
中國出境游市場不僅熱度引領全球,且發展潛力依舊可觀。中國大陸地區已連續多年成為亞太地區及全球最大的游客來源地,而曼谷、首爾和東京是中國游客出境游三大首選目的地。
《“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城鄉居民出游人數年均增長10%左右,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旅游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場總規模達到67億人次,旅游投資總額2萬億元,旅游業總收入達到7萬億元。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對餐飲、住宿、民航、鐵路客運業的綜合貢獻率達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業人數100萬人以上。
出境游市場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游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游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游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16年全年,全域旅游推動旅游經濟實現了較快增長,大眾旅游時代的市場基礎更加厚實,產業投資和創新更加活躍,經濟社會效應更加明顯,旅游業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2016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44.4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0%。其中,城鎮居民31.95億人次,增長14.03%;農村居民12.4億人次,增長4.38%。國內旅游收入3.94萬億元,增長15.19%。其中城鎮居民花費3.22萬億元,增長16.77%;農村居民花費0.71萬億元,增長8.56%。2016全年,入境旅游人數1.38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8%。其中:外國人2815萬人次,增長8.3%;香港同胞8106萬人次,增長2.0%;澳門同胞2350萬人次,增長2.7%;臺灣同胞573萬人次,增長4.2%。入境旅游人數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3.4%,飛機占16.4%,火車占0.8%,汽車占21.9%,徒步占57.5%。2016全年,國際旅游收入120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6%。其中:外國人在華花費668億美元,增長10.3%;香港同胞在內地花費305億美元,增長2.3%;澳門同胞在內地花費76億美元,增長3.1%;臺灣同胞在大陸花費150億美元,增長5.0%。
更多詳細分析,請關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赴歐出境游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2020-2025年中國赴歐出境游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2000年人口龐大的中國僅有1050萬人次出境游。但在日漸壯大的中產階層推動下,2018年這一數字猛增至1.497億人次,增幅高達令人難以置信的1326%。到2030年時,該數字將飆升至不可思議的4億人次。...
查看詳情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產業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書 細分市場研究 IPO上市咨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應民事主體自行提供,該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應由該民事主體負責。市場內參網 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本網部分轉載文章、圖片等無法聯系到權利人,請相關權利人與本網站聯系。
市場內參網 shcncw.org.cn 版權所有。
第一辦公區: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56號西配樓;第二辦公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26號新聞大廈5層